您的位置 首页 名言名句

关于文化的名言

文化,关于文化的名言,关于文化的名人名言关于文化的名言

1、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2、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 奥斯特洛夫斯基

3、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 高尔基

4、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 泰戈尔

5、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硗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的产品将以十倍的增长率,给我们带来财富。 —— 左拉

6、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 —— 郭沫若

7、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屏幕上,再就是文化底蕴,演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毕竟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公众化的,所以我们要给观众一个积极的影响,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单单就有个外表或只是会演戏,也要在文化上有点深度! —— 杜淳

8、无论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我觉得最重要的都是角色要适合自己,也不排除我对古装戏有偏爱,我觉得好的古装剧本会有很多传统文化蕴含在里面,对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董璇

9、中国文化往往严分好人坏人,但君子与小人其实是大多数的普通人,处于中间地带,至于处于两极的圣人和恶人,只占社会极少数。在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中,小人一定有生存空间,君子能够独善其身,小人也能够自得其乐。普通人都有寻常的七情六欲,未免犯点错误,甚至做一些大家认为那个的事情,只要小人不伤害别人,便不应受干预。君子若觉得某些事情不道德,自律便可以,不能以道德观念来攻击小人。 —— 易中天

10、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宝贵财富。在城市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落,乃至一代文明的缔造和泯没,多见诸于城市文化的兴衰历史。 —— 谭仲池

11、文学与美女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一定要在一个作家之前冠上一个美女的称号,可能是一个男权文化的表征的心态……如果一味强调她是美女,反过来忽略对她文学内在价值的评价,这是对她的损害。 —— 铁凝

12、文化创意产业中,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商机,但在艺术创作时老想着票房、钱什么的,做不出好东西。创意需要空间和失败的机会。 —— 赖声川

13、台湾人不可能不拿筷子吃饭,也不能不过传统节日。不是把文化减掉就可以独立,这样反而会对政治产生反作用……政治的论战是暂时的,政治正确也会变来变去,唯有文化是愈来愈累积,是加法,且是集大成。 —— 余光中

14、目的是让企业内部更和谐、更富有活力。是为改良企业‘工号文化’,并按照员工自愿原则。 —— 任正非

15、做人没有目标的话,你永远不会成功!把握你自己的目标,把你所学的东西学好,抓住就去做,不成功明天,不成功后天,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专家。千万不要学人家,不要认为你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会接受你,而是你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世界才会接受你!不一定非要有过人之处,但一定要有特点!我们可以接受人家的东西,但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比如说我到国外的大场面一定是穿中山装、唐装,让别人知道我是中国人。 —— 成龙

16、对一个音乐人来说,文化产业失势,让我感受最强。台湾的音乐、电影在世界很强,但当CD不再那么有价值感时,MP3、网络下载就开始泛滥。政府只会一直补助、补助,但那是二等公民的政策,第一等政策应该是建立规则。至于最优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道德沦丧,那是台湾共同的敌人。克服这一点,台湾就会很美好。 —— 伍佰

17、(中国)文艺作品让全世界都承认的几乎没有。我们的文化形象,国内外都承认的是姚明,当然还有郎朗。但文艺作品却是缺席的。我们到处都是人,但是优秀的创造者被各种各样的麻烦困住了。被各种人事关系、某种体制、谣言、争论、麻烦事,一下子困住了。如果海明威、贝多芬生活在这个时代,被很多绯闻困住,那也完全没有办法出来。 —— 余秋雨

18、很多老人的长寿,是牺牲很多乐趣换来的。例如,拼死冒险的乐趣、孤立无援的乐趣、遭受围攻的乐趣。文化也是一样,长寿的代价就是失落太多。 —— 余秋雨

19、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 林语堂

20、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 林语堂

21、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 毛泽东

22、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 彼得·德鲁

23、我们一起创建的是团队的文化,而不是抱怨的文化。 —— 马云

24、我的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武侠元素。要受到欧美国家的注意,其实中国文化是一个起点。我觉得自己要走不一样的路,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别人注意到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音乐与众不同。 —— 周杰伦

25、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 /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 周恩来

26、改变文化很难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我创建了蓝田玉pdf小说网,希望能够改变人们阅读小说的习惯。 —— 马云

27、品质不仅仅是团队,它还是文化,是制度,是一整套东西。 —— 马云

28、一个组织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一个组织的文化提供了这个公司能不能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 张朝阳

29、如果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司能够永葆青春,它要有一个好的内部创业文化,各个部门都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搜狗的推出就是搜狐创新精神的一次体现。 —— 张朝阳

30、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80后”话题,王朔表示不屑,“‘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他们基本上没有形成战斗力,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打垮他们。”但王朔同时表示,自己不认为“80后”全是无知的,肯定也有明白人。 —— 王朔

31、中国现在基本上没文化,只能靠些和文化不搭边的什么“讲堂”来充满。这种虚假的“文化繁荣”正说明了文化的荒凉性。我觉得文化如果不和人生观定位起来,所有的民主科学都只是一种附庸。 —— 朴大凡

32、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 彼得·德鲁克

33、中国文化本来就不是给你希望的,它有的只是一个像流水一样美丽的过程,它不流向希望也不流向失望,它非常老,非常成熟,非常的可尊敬,但是对要希望要艺术的人来说是不可爱的。它完全已经知道了,而不是一个孩子,一个赤子之心——希望,使他创造艺术。中国的画没有颜色,只有小孩子才喜欢颜色;老子说:五色使人盲——他们蔑视这个世界的这些幻想。 —— 顾城

34、就好像庄子说的浑沌。浑沌北边有个帝,南边有个帝,他们到中间来看浑沌,浑沌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但对他们非常好,这个南边的帝和北边的帝就要报答浑沌,就给他开鼻子、眼睛,凿七窍,要让他看看世界—日凿一窍,庄子说:七日,浑沌死。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死了。在西方《圣经》里边也有这样的故事:亚当和夏娃摘取了树上的苹果,吃了,知道了善恶,知道了好和坏,开始思想,这时候,就离开了天国。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人的诞生,也是一个自然人的死亡的过程。但是这过程中间有一段最微妙的最美妙的时刻,正是这个时刻产生了艺术。 —— 顾城

35、诗不是从文化中来的,不是从别人的诗中来的,哪个诗人都不是哪个诗人的父亲,诗是从自然、从内心中来的。 —— 顾城

36、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 波伊斯

37、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 泰戈尔

38、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 周恩来

39、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 郑板桥

40、于是,有一种荒唐的说法,把城市的改造和城市特色的保护说成一对矛盾。只有舍鱼才能得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说法成了放开手脚、对城市大拆大改的一种理由。同时,在这种说法的背后还有一种潜台词,似乎任何不加文化限定的城市改造都是为民谋利,而执意强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则成了文化人的精神奢侈。 —— 冯骥才

41、我曾把我国中原的三座古城洛阳、郑州和开封,与意大利的三座名城罗马、佛罗伦萨与威尼斯进行比较。这里,且不说那三座意大利古城怎样把自己的文化奉若神明,怎样给我们以深刻而崇高的文明感染,只说我们自己——如今面对着我们这中原名城,哪里还能感受到什么“九朝古都”、“商城”和“大宋卞京”的气象?这分明是在内地常见的那种新兴城市。连老房子也多半是本世纪建造和失修的旧屋。郑州那条土夯的商代城墙,被挤在城市的中间,好似一条废弃的河堤,落寞而又尴尬;从历史文化的眼光看,白马寺差不多像个空庙;开封那条花花绿绿的仿古宋街呢?一条如同影视城中常见的仿古街道,唤起我们的是自豪感还是自卑感?真实的历史给我们充填精神和力量,仿造的历史只为了向游客伸手讨钱。 —— 冯骥才

4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的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 —— 冯骥才

43、在中华大地上,文化正面临着旅游化,但旅游却没有文化化。 —— 冯骥才

44、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 冯骥才

45、文化的交流与科学的交流不同,科学追求同一目标,文化追求多元形态,或者说各自独有的不可替代形象。 —— 冯骥才

46、我特别担心,三峡建成后,一些景观淹没了,好机会也来了,谁抢在先谁赚钱,一些人急功近利,急于上马,一窝蜂地粗制滥造假名胜。既没有美学价值,也没有文化价值。长江两边会被搞得庸俗不堪。我非常担心这种情况出现。 —— 冯骥才

47、只有整个社会具有文化良心,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 —— 冯骥才

48、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斯对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在条件。 —— 毛泽东

49、女人越有文化越孤独,混得越好越寂寞。她需要仰视,仰视一个能让她崇拜的人,那是生存的意义。金老公是被崇拜的底线了,爱情需要一点英雄主义。 —— 赵赵

50、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 —— 李苦禅

51、不论来自西方或者东方,它属于人类,任何人都有权受它的影响,从它得到益处。……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相影响,互相受益,总会有些改变。即使来个文化大竞赛,也不要害怕‘你化我,我化你’的危险…… —— 巴金

52、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 张颐武

53、既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业余写手,见了文化绕着走。 —— 张牧野

54、为了把西方古典文明引进中国,把我国古典文化向世界传播。 —— 林志纯

55、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重视文化设施建设,这是值得称赞的。 —— 丁关根

56、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 —— 唐君毅

57、性使我们突然成为另外一个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人,性正在悄悄地破坏着我们的社会格局。 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激情……精神的纯粹追求要将他带入天堂,世俗的享乐与纵欲要将他坠入深渊,极端的快感和强烈的痛苦撕扯着他的身体与良知,精神的灵塔在金钱与肉欲面前萎顿、颓废甚至消解——这是“文化人”迷失自我的生存状态大写真,令人惊悚、深思。 —— 陈应松

58、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音乐的深沉理解和如何使用筝作为媒介来实践和表现这种理解。 —— 孙卓

59、中国地大物博,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构成了三级阶梯,从雪域高原过渡到山地、盆地,再过渡到丘陵和平原。气候同样是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越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与这种地理形态的自然级差相对应,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积淀,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就文化类型来说,尽管狩猎与采集类型和斯威顿耕作类型正在逐渐告别自己的舞台,但鄂伦春、鄂温克等狞猎民族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在顽强地赓续这两种文化传统的香火,它们和畜牧类型、农业类型、工业类型等交相辉映,五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类型在广袤国土上呈现出奇妙的并置状态。 —— 冯艺

60、《春城晚报》副刊高品位,多样化,文学性、可读性、趣味性都能够兼顾,而且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写稿人和读稿人。这是《春城晚报》深得众多文化人喜爱的原因。 —— 彭荆风

61、金钱永远不能征服人,文化才具备征服的力量。 —— 李忆敏

62、同性恋不是一个“突变”,而是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宗教、超阶级、超越任何人为界限、自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 白先勇

63、谢谢音乐之声,谢谢我所有的歌迷,谢谢我的唱片公司美乐文化这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在这里,我还要谢谢一个人,就是我的女朋友,也是我从彝人制造开始的经纪人小米,谢谢你不仅与我同甘,也与我共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实现对你的诺言。 —— 阿木

64、大学文化应包容个性。 —— 顾秉林

65、我们不能只留给下一代这么粗糙的东西,他们有享受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权利。 —— 陈爱莲

66、我今年77岁了,可是象《那一夜》这样低俗、没文化的网络歌曲,就是在西方也很少见。这些低俗的歌曲简直是对音乐、对人心灵的一种亵渎和糟蹋。 —— 阎肃

67、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趋势或我们置身其中的境遇,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复制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构成了我们研究、讨论甚至生存的共同语境。电子技术的普及,现代信息传播方式诸如电视、电脑的流行以及伴随而来的技术性、迅速传播性,大覆盖面、大批量化生产,商业需要、商品消费、可交换性、流行性,大众与通俗的土壤,价值标准的倒置与悄移,价值与使用价值间的摆动与不平衡,富兰克林金钱哲学的风靡与社会欲望的普遍性,种种事实表明,复制观念在获得方法应用的广度同时,亦完成了它从形态到意识的深度演变。 —— 何向阳

68、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做好各类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服务工作。青少年当中出现的各类思想问题大多由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发,在教育青少年时,必须把教育人与服务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并且建立完善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待农村青年、进京务工创业青年以及面临困难的城市弱势青年,要把思想教育寓于真情关爱和真心帮助当中,重点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技能,为他们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促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走上致富的道路。只要坚持从细微处入手,解决与青少年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给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与实惠,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就能达到更高水平。 —— 强卫

69、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项目。 —— 严介和

70、复调小说利用奇特化情节,就是要将叙事的均匀节奏打乱,将叙事的速度“耽搁”下来,“定格”在两点上(边沿、广场)。这种耽搁表明,如果目的不明或虚假,急于前行有何意义?“广场”是大众生活的地带。在那里有众多“失去了而不寻找、忘却了而不追忆”的人。他们在“广场”上演出种种闹剧(其实,这是“逛欢节”文化的一种变体)。而复调小说所描写的“广场”上的事件,往往造成一种“狂欢化”的效果。在这里,“奇特化情节”打破了人们惯于认同的日常生活结构,诸多笑的因素也消解了日常生活中权力的威严。 —— 张柠

71、对“白银时代”文化的关注,无疑不是出版家的心血来潮或者歪打正着,其中肯定有某种必然性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没有激情的年代,这个被欺骗、软弱、埋怨和嘀咕所笼罩的年代里,中国作家和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派那隔靴搔痒式的模仿,造就了一大批术语玩弄家、技术权威、无病呻吟者、语言游戏者,最后弄得自己都腻了。 —— 张柠

72、农业文明与现代都市文明之间的敌意、冲突和暧昧的纠葛,作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正是建立在城市功能变化的前提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传统农民的身份变化基础上的。 —— 张柠

73、中国传统都市(市镇)文化的代表是庙会,进而是由庙会演化而来的农贸市场。但庙会和农贸市场都不是上海的特点。上海的城隍庙不过是一个摆设,一个噱头。上海都市文化的代表是徐家汇和外滩一带。徐家汇是指挥中心,外滩是前沿阵地。徐家汇是文化批发中心,外滩是文化展览馆。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几乎没有什么中国农业文明的色彩,而是西方文明的翻版。 —— 张柠

74、在交换价值(市场规律)支配的文化背景下,一切价值都在力图走向“无差异性”,以便成为一般交换的等价物。于是,所有的价值及其相关的词汇:自由、苦难、正义、美,都失去了它们应有的语义。在这种语义(词汇)逻辑与市场交换逻辑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漠视使用价值(词汇应有的语义)。这就是商品价值的二重性:符号民主和价值危机。 —— 张柠

75、所谓的“文化批评”,也正是在对文本的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文本阅读”不只是局限在白纸黑字的文字符号上,图象符号、声音符号、时尚符号、行为艺术符号等,都是阅读的对象。 —— 张柠

76、在都市里虚构农民经验,并以此作为批判的武器,这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是一件时分时髦的事情。我们经常听到从书房里传来的感叹声:“农民很苦哇。”解决农民苦的问题,是一个行政问题,需要周密的社会理性,需要数据论证,特别是需要真正的法律介入。 —— 张柠

77、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问题,当然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话语符号的道德”问题;换句话说,也是一个“当代叙事”如何可能的问题。符号本身的复杂性,是多种文化背景(现代化、全球化、商品化)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对符号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将分析一位以“农民经验”亲历者姿态出现的作者的作品。 —— 张柠

78、艺术与商业的矛盾,最终以商业文化本身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了。商业秩序害怕反叛,商品销售却需要“反叛”(它的惊人性,它的新奇性)。“反叛的意识形态”成了一种商业修辞。文化掮客在批发“反叛”,为的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在消费快感中放弃反叛。因为摇滚(艺术)成了一种专业,代替消费者宣泄愤怒的情绪。这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结果。摇滚青年平路,用自己的失败和死亡,揭穿了摇滚(艺术)被收买和消费(流行)的秘密。 —— 张柠

79、科技使四肢的演化由量变进入了质变阶段,双手通过对翅膀的想象而变成了飞机,眼睛(千里眼)变成了望远镜,腿(飞毛腿)变成了汽车;耳朵(顺风耳)变成了电话,冒险变成了“足彩”和赌马,阴谋变成了股市和期货……在都市文化中,肢体专业化、肢体的技术延伸,还有它带来的后果,是现代主义的主题。 —— 张柠

80、现代文学研究者最大的尴尬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拿叙事作品来说吧,你面对着一大堆一大堆的作品,你的专业知识根本用不上,你无法从审美的角度,尤其是从叙事诗学的角度来谈论它们,你被迫不得不使用许多专业之外的术语:文化、道德、启蒙、批判、民主、科学、权力、反抗……弄得这个学科身份十分可疑,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文本形式、文类史、文学史、文化史,是四个同心圆。 —— 张柠

81、当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断裂太大,以至于仅靠一个作家的人格力量,或仅靠短短的时间而不能将那断裂弥合,自然就不可能有经典产生。 —— 张柠

82、中国人对代表文艺复兴文化传统的科学、民主、自由精神,有着潜意识的抵制倾向,以至于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推行了一个世纪,也没有使之深入人心;而对那“后现代”文化倒是有着天然的亲缘,只靠几位先锋评论家和作家一叫嚷,几年之间应者云集,其作品比西方人的还“后现代”。 —— 张柠

83、“鲁迅精神”并不只是批判、破坏,甚至骂人,它更是一种不封闭也不盲从的大胸襟和大气派。鲁迅对新旧文化和中外文化有着极其精到准确的判断力,对生活和美有敏锐的感受力,在艺术表达上也有极强的想像和创造力。在这些能力上,当代人不过是个“丙崽”。 —— 张柠

84、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产汽车,发展汽车工业要像种树一样慢慢地种成一片森林。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国买一棵大树搬到中国,因为那不属于中国:没有中国的文化与灵魂,就形不成中国的品牌优势。 —— 李书福

85、“想象力”作为传统“文学性”的基本要素,其美学的自足性已经崩溃。这正是当代理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所关注的问题。文化研究和批评与传统文学研究和批评之间,其实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只不过是发掘、考古的对象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 张柠

86、历史叙述或历史想象,与狭义的文学叙述或文学想象,在本质上具有同构性。因此,文化研究(批评)就是将文学研究(批评)的方法运用到其他文化材料的分析中去。或者说,文学研究关注文学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化研究关注一般的符号系统(文学符号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 张柠

87、如果说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想象力”是赋予作品以美学意义的重要手段;那么,文化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像传统文学研究那样,到文学作品之中去寻找、发现这种“想象力”的表现形式或规律。文化研究就是要通过对各类文化材料的重新分析和考古,去阐释历史(特便是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实践的意义,去发现或再现真实的历史经验。不妨再说得吓人一点:文化研究就是要试图重塑历史想象的主体。 —— 张柠

88、“欲望”这个古老的词汇也是如此,朱熹、程颐那一套是不管用的,它需要重新阐释。美国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考察了大众文化中的“两种经济”,即财经经济(财富、货币流通)和文化经济(意义流通、快感消费),分析了两种经济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的“快感消费”,就是大众文化对欲望满足的一种特殊方式。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欲望的叙述或消费,而是“谁在将欲望变成剩余价值?”“谁在操纵人民的欲望?”。这是文化批评必须揭示的问题。 —— 张柠

89、拉伯雷描述的是一种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中的理想状态的可能性。他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变得具有特殊意义,就是因为他在一个独特的背景上将世俗变成了理想,将理想变成了世俗。就饮酒而言,拉伯雷的世俗方式既拒绝以往的神的气息,也批判后来的资产阶级的趣味。他用唯物主义来对抗神学,用集体性来反对资产阶级卧室的日常生活。 —— 张柠

90、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近代史意义上的想象和历史的产物:想象中的神秘、扭曲、变形,再加上历史中的弱小和受辱,综合成了一个现实的、静止的“中国脸谱”。直到今天,在更多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还是长辫子、瓜皮帽、目光呆滞、面带菜色。另一种形象就是,“政治波普”加上观念艺术造就的中国脸谱:清一色的军装军帽、恐慌而夸张的眼神、蕴涵着一股政治狂热,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脸谱。 —— 张柠

91、商品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再生产”的环节,就是促成生活与艺术之关系发生改变和颠倒的关键因素。通过工厂和媒体,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生产者,迅速将艺术想象制造成商品和时尚,进入年轻一代的消费领域。 —— 张柠

92、“中国套盒”就是一个迷宫,一个神秘文化的象征性物质符号。它带有一种“文化循环论”的意味。这正像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智者的宿命观,似乎显示出一种对历史泰然处之的超越态度。然而,中国人对近代历史的记忆,却是伴随着伤痛和屈辱的。 —— 张柠

93、在当代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卡通一代”文化中的肉体经验,在不同的城市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北京青年带有“小无产阶级”的味道,因为他们更清楚当代中国商品市场机制形成的根源,知道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创造的利润流向了哪里。他们再讲究消费,跟人家大款、贪官子女相比,也不过小巫一个。 —— 张柠

94、有意识地承担批判任务的,是他们中的年轻艺术家们。“卡通一代”艺术家矛头指向两种东西。一种是传统的、压抑日常生活的权力(也包括“精英文化”在内);另一种是作为文化殖民的主体的西方文化。 —— 张柠

95、我希望艺术作品中的本土文化想象,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符号,而是能够通过影像符号的消费过程,进入更年轻一代人的心灵。它或许能够遏制一些人的狂热,盲目追逐带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消费时尚的狂热。 —— 张柠

96、城市的中心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无论这个权力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文化的。这个中心地带是一个刀枪不入的地方,其地租价格和消费水平的昂贵,让普通人望而生畏。能进入中心,成了许多人的梦想。 —— 张柠

97、上海的城市布局结构没有中心,街道像蜘蛛网一样乱。实际上它有中心,那就是西方文化批发中心。一般人认为,上海的中心就在外滩一带。其实,上海真正的中心是徐家汇。那里集中了教堂、领事馆和富人住宅区。徐家汇是指挥中心,外滩是前沿阵地;徐家汇是西方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的仓库,外滩是西方文化档口。东张西望的外地人在南京路所见到的,都是由徐家汇批发出来的。 —— 张柠

98、服装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使女性在男性文化压抑下产生一种被动的逃避心理。实际上男性最害怕的是大胆直接的暴露。它给以男性文化为核心的公众眼睛致命一击,它谋杀了窥视癖,它让你直接面对自然,以至于那些窥视的眼睛惊恐不安、手足无措。 —— 张柠

99、服饰是文化的皮肤,是人类隐秘心理的物质外延。一部服饰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在审美和实用的外衣下面,常常涌动着人类被压抑的潜意识。如果泛泛地看,服饰史上受虐(施虐)的例子的确很多。我们排斥审美的假相之后就能发现,裹脚、束胸、穿耳环、穿鼻环、穿高跟鞋等等,都带有不自觉的(在时尚和审美幌子下的)受虐倾向。 —— 张柠

100、性别明显两极分化的装扮,是性别权力在服装上的反应,甚至是对两性之间的压迫和权力争斗的强化。女性不是倾慕力量吗?男性就拼命在装扮中增加力度,从而一直维持着单调,古板,气势汹汹的风格。男性不是喜欢看暴露的打扮吗?女性就越穿越少,越穿越花里胡梢,狐狸一样来勾引男性的眼睛。中性服装是对这种积重难返的两性文化的反叛。这正是雌雄同体的中性服装兴起的社会心里根源。我们发现,最前卫的艺术家和最底层的民间人民之间,总是有一种无形的默契。中间那一块最难弄,除了灰溜溜的平庸之外,怎么穿他们都不顺眼。 —— 张柠

热门文章